吉他音樂理論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
作者: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3-11 點擊:
作者:Troy Stetina
來源:不詳
翻譯:stonyrocky
吉他手有時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不從理論角度來分析一下他們所要彈奏的樂曲的話,他們就不會真正的理解這首樂曲。這不對。事實上,當(dāng)你把一件東西清楚地歸類之后,并不能使它變得更真實。音樂性才是真實的本質(zhì),理論只是思考音樂的一種方式,或者說是組織它的方式,這樣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的和如何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和音樂性相比,理論永遠是第二位的。因此,不要被理論束縛住而忽視了真實的音樂和情感的表現(xiàn)。
也不要讓理論知識限制了你的視角,而讓你看東西變得狹隘。音樂中所有的“規(guī)則”都只是一種引導(dǎo)而已。要用你的理論知識來擴展選擇的范圍。記住,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在理論上行得通的才是好聽的音樂。
另一點值得提到的是,你并不一定要彈得多難或者多快才會被認為彈得很好。事實上,在多數(shù)情況下反過來才是正確的。你需要和聽眾溝通,簡單的東西才更容易被接受。這就是為什么搖滾樂和金屬樂雖然只在簡單而強壯的riff和節(jié)奏上不斷重復(fù)卻能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當(dāng)然,想要鍛煉出快速的彈奏技巧,你需要不斷的練習(xí),練習(xí),再練習(xí)。但是當(dāng)在solo中的時候,如果始終持續(xù)著高速的彈奏會讓人厭倦,因此你需要有多樣的變化!不時的慢下來彈奏,會讓你的快速樂句顯得更加突出。要考慮到音質(zhì)和多樣化,讓你的solo很好地服務(wù)于樂曲整體,起到裝飾的作用。樂曲才是最重要的,你solo的目的就是為其添加一些色彩。
彈奏的多樣化,從理論上來說是通過混合音樂的慣性和對比而達到的。音樂的慣性是由各種形式的重復(fù)建立起來的-一個動機、音序、問答形式、重復(fù)出現(xiàn)的主題等等。打破已建立好的模式,其結(jié)果就是產(chǎn)生了對比-比如在一些低音之后彈奏一個高音音符,轉(zhuǎn)換音階,使用調(diào)外音,在一段慢速樂段后加快速度彈奏,或者在一段快速樂段后放慢速度,或者這樣:在一段很長的、密西西比式的、肝腸寸斷的、尖銳的推揉弦之后,用一串上行的模進音型、快速的撥弦和緊迫的licks來達到solo的高潮,你覺得怎么樣?這樣就產(chǎn)生些對比了,由不同的情感引導(dǎo)出來的。
回到我們關(guān)于音樂理論的討論上來,你在彈奏樂曲的時候,不一定非要知道它背后的理論。想法有時可以從即興中來,從對指板的探索中來,從模仿他人的licks中來,或者僅從想象中來,讓你“內(nèi)心的耳朵”在你隨意想象時捕捉思想中的聲音(然后快速地拿起吉他,在你的想法消失前把它彈出來)??傊?,最終從你的音箱中發(fā)出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點是,有時候你彈奏什么并不重要(what to play),而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彈(how to play)。偉大的吉他手能把一個最簡單的licks變得偉大。這完全都在對推弦、觸弦、揉弦的微妙處理上,音的清晰度與音色會大不一樣。在練習(xí)時給自己錄音,不要只聽音符的正確與否,還要注意你對音符的潤色和清晰度如何,這才是你能找到感覺和表現(xiàn)力的地方。暫時忘記掉音符的功能,只去想怎樣讓它好聽。請記住一個原則-如果它好聽,那就是好的(if it sounds good, it is good!)。
來源:不詳
翻譯:stonyrocky
吉他手有時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不從理論角度來分析一下他們所要彈奏的樂曲的話,他們就不會真正的理解這首樂曲。這不對。事實上,當(dāng)你把一件東西清楚地歸類之后,并不能使它變得更真實。音樂性才是真實的本質(zhì),理論只是思考音樂的一種方式,或者說是組織它的方式,這樣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的和如何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和音樂性相比,理論永遠是第二位的。因此,不要被理論束縛住而忽視了真實的音樂和情感的表現(xiàn)。
也不要讓理論知識限制了你的視角,而讓你看東西變得狹隘。音樂中所有的“規(guī)則”都只是一種引導(dǎo)而已。要用你的理論知識來擴展選擇的范圍。記住,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在理論上行得通的才是好聽的音樂。
另一點值得提到的是,你并不一定要彈得多難或者多快才會被認為彈得很好。事實上,在多數(shù)情況下反過來才是正確的。你需要和聽眾溝通,簡單的東西才更容易被接受。這就是為什么搖滾樂和金屬樂雖然只在簡單而強壯的riff和節(jié)奏上不斷重復(fù)卻能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當(dāng)然,想要鍛煉出快速的彈奏技巧,你需要不斷的練習(xí),練習(xí),再練習(xí)。但是當(dāng)在solo中的時候,如果始終持續(xù)著高速的彈奏會讓人厭倦,因此你需要有多樣的變化!不時的慢下來彈奏,會讓你的快速樂句顯得更加突出。要考慮到音質(zhì)和多樣化,讓你的solo很好地服務(wù)于樂曲整體,起到裝飾的作用。樂曲才是最重要的,你solo的目的就是為其添加一些色彩。
彈奏的多樣化,從理論上來說是通過混合音樂的慣性和對比而達到的。音樂的慣性是由各種形式的重復(fù)建立起來的-一個動機、音序、問答形式、重復(fù)出現(xiàn)的主題等等。打破已建立好的模式,其結(jié)果就是產(chǎn)生了對比-比如在一些低音之后彈奏一個高音音符,轉(zhuǎn)換音階,使用調(diào)外音,在一段慢速樂段后加快速度彈奏,或者在一段快速樂段后放慢速度,或者這樣:在一段很長的、密西西比式的、肝腸寸斷的、尖銳的推揉弦之后,用一串上行的模進音型、快速的撥弦和緊迫的licks來達到solo的高潮,你覺得怎么樣?這樣就產(chǎn)生些對比了,由不同的情感引導(dǎo)出來的。
回到我們關(guān)于音樂理論的討論上來,你在彈奏樂曲的時候,不一定非要知道它背后的理論。想法有時可以從即興中來,從對指板的探索中來,從模仿他人的licks中來,或者僅從想象中來,讓你“內(nèi)心的耳朵”在你隨意想象時捕捉思想中的聲音(然后快速地拿起吉他,在你的想法消失前把它彈出來)??傊?,最終從你的音箱中發(fā)出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點是,有時候你彈奏什么并不重要(what to play),而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彈(how to play)。偉大的吉他手能把一個最簡單的licks變得偉大。這完全都在對推弦、觸弦、揉弦的微妙處理上,音的清晰度與音色會大不一樣。在練習(xí)時給自己錄音,不要只聽音符的正確與否,還要注意你對音符的潤色和清晰度如何,這才是你能找到感覺和表現(xiàn)力的地方。暫時忘記掉音符的功能,只去想怎樣讓它好聽。請記住一個原則-如果它好聽,那就是好的(if it sounds good, it is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