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讓孩子學音樂
工作單位:陜西省歌舞劇院
現(xiàn)代家庭生活中,音樂已經(jīng)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藝術可以活躍思維、開發(fā)智力、陶冶性情、豐富生活,它滲透在人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現(xiàn)在愛好音樂、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懂得音樂的人越來越多。尤其生活好了,經(jīng)濟上富裕了,很多人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得更聰明、各方面能力更強,讓孩子從小學習音樂就成了很多家長的選擇。世界發(fā)達國家對兒童都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yǎng),把它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重要步驟。在我國也已逐步得到教育部門和家長們的重視。但是如何讓孩子學、如何能學好卻又成了很多沒有從事過音樂工作的家長和老師們的困惑和苦惱。筆者通過與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和孩子家長的交流,覺得可以提出一些意見供家長和老師們參考。
什么樣的孩子適合學習音樂?學習音樂需要先天素質(zhì)嗎?
除去一些先天有缺陷的孩子外,我們說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夠?qū)W習音樂。但是音樂既然是一門藝術,它就和體育、美術、文學等等一樣要想學好它是需要一定的先天素質(zhì)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賦”。
首先,學習其它學科的能力對于學音樂的孩子來說是不可少的,如:智商、記憶力、理解能力、反應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等。此外最重要的是“愛好音樂`”。這里所說的“愛好”是指孩子的先天性格對這門藝術能有所勾通和融合、產(chǎn)生共鳴。愛好這門藝術,對它感興趣,學習就成了很愉快的事情,其它的素質(zhì)如有欠缺也容易在后天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音樂藝術是一種人的思想感情進行交流和表達的藝術,如果孩子天生就不喜歡這種藝術形式,他又如何能很好的理解和進行表達呢?對音樂感興趣、愛好音樂的孩子,往往對音樂比較敏感,他的內(nèi)心感覺與音樂能產(chǎn)生共鳴,他的聽音感覺、節(jié)奏感覺和音樂記憶能力也就比較好。
“聽音”包括對音高(也就是振動頻率)的準確辨別、對音質(zhì)音色(泛音不同強度產(chǎn)生的音質(zhì)變化或不同發(fā)聲體所發(fā)聲音的特性)的辨別、對和聲(若干音同時發(fā)響)效果的辨別等等?!肮?jié)奏”包括分辨聲音的強弱(輕重)、速度(快慢)、節(jié)拍(拍子的規(guī)律性)等等。音樂記憶能力則包括對旋律的記憶和對節(jié)奏的記憶等等。
此外,學習不同的學科還有一些不同的生理條件的要求,譬如說:學習聲樂要求嗓音宏亮、音域?qū)?、音色甜美,學習弦樂器、鍵盤樂器要求手長得大些、手型勻稱、手指靈活,學習管樂器要求肺活量大、嘴唇、舌頭、牙齒活動靈活無缺陷等等。
先天的素質(zhì)能力是能夠在后天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的,誘導、啟發(fā)、環(huán)境熏陶、學習鍛煉都能有效地提高素質(zhì)能力。我們平常所說的“五音不全”的人是有的,這樣的素質(zhì)是不適合學習音樂的,但真正是先天造成這種情況的并不多,不應該過于考慮先天素質(zhì)而放松了后天培養(yǎng),不少人到了年齡較大還會有“茅塞頓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新的飛躍。音樂學習中有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叫“視唱練耳”,這門課要從小學上到大學,而這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世界上的音樂愛好者可能有幾十億,但音樂家卻相對少得多,這說明造就一個音樂家是需要很多條件的,有時候我們花費了很大的努力還是沒能造就成一個音樂家。因此家長在決定孩子是否學音樂時就應該先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學音樂,如果孩子從小表現(xiàn)出卓越的音樂天才,就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培養(yǎng)他成為一個音樂家;如果表現(xiàn)一般,也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將來即便不能成為專業(yè)音樂家也許還能成為業(yè)余音樂家或杰出的音樂愛好者;如果孩子不愛好音樂、音樂素質(zhì)比較差,就不一定要讓他學了,他只要接受了中、小學的普及音樂教育就夠了,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讓他去發(fā)揮他的長處而不必“勞民傷財”了。
如何能了解我們的孩子是否適合學習音樂?
很多孩子從咿呀學語的時候就已經(jīng)透露出種種靈氣,父母如果有心想讓孩子學音樂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注意孩子天賦的表現(xiàn):孩子在聽到音樂的時候音樂對他的注意力有什么影響,再大一點時會不會跟隨音樂的感情和節(jié)拍做出一些動作,還可以給他一些啟發(fā),例如在低沉節(jié)奏笨重的音樂伴奏下教他模仿狗熊、大象的動作,在快速活潑的音樂伴奏下教他模仿小鳥、小兔子的動作來觀察他的興趣和反映。到了三、四歲就可以請老師來幫你測試一下了:教他唱歌看能否發(fā)音很準、節(jié)奏強弱的模仿如何、記憶音樂的長度能力如何,敲擊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如附點、切分、前十六音符、后十六音符來讓他模仿等等。到六、七歲時可以用鋼琴讓他聽、唱、辨別音高、雙音、和弦來測試他的分辨和記憶。
耐心細致的觀察和培養(yǎng)可以及早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以避免造成“埋沒天才”或“強按牛頭不喝水”。俗話說“千里馬好找,伯樂難尋”,而家長和老師、尤其是家長才是能發(fā)現(xiàn)孩子天才的“伯樂”。
孩子從多大歲數(shù)開始學音樂合適呢?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覺得孩子學東西越早越好,他們盼望看到“神童”出現(xiàn)在自己家里,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覺得還是應該科學地來對待這個問題。
在音樂教育家們口中常說“學音樂的孩子沒有童年”,也就是說學習音樂是個艱苦的學習過程。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貪玩是每個孩子的自然規(guī)律,試想一下別人家的小朋友們都在外面跑、跳、捉迷藏、做游戲,而學琴的孩子要關在家里練琴;假期里別人家的小朋友們跟大人上公園、走親戚,而學琴的孩子要去上課,這些無疑象給一匹活潑的小馬拴上了韁繩。一旦大人急躁起來還說不定會為了學琴挨罵、甚至挨打,這必然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抵觸。另外從孩子頭腦發(fā)育的過程上來看,三、四歲的孩子學一年的東西可能八、九歲的孩子一個月就能掌握,大部分學科只要不是開始得太晚一般不存在跟不上課程的問題。由此看來過早地給孩子加壓是沒有必要的,它也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fā)育和其它方面的學習發(fā)展,不如早期多讓他聽一些音樂、看一些藝術表演、多教他唱歌、跳舞以感受音樂熏陶,把他的生活和音樂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增強他對音樂的興趣和提高他的音樂素質(zhì)。一般說來即使我們普遍認為應該較早開始學習的鋼琴、小提琴等學科只要在學齡前開始起步也就不算遲了。
但是從另一方面考慮對一些對音樂興趣濃厚、發(fā)育比較早、先天條件比較好的孩子來說稍早些學又有早些學的好處,一是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興趣和發(fā)展他的天賦和表現(xiàn)能力,二是能及早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有記憶能力之前就形成每天練琴的習慣這樣以后不使他感到練琴是負擔。
所以根據(jù)孩子不同的情況以及所選學科的不同來合理安排開始學習的時間也是家長和老師應重視的問題,不要過早開始,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應該如何選學音樂學科?
音樂學習中分聲樂、器樂和音樂理論等等,選擇學科最主要的是要看孩子喜歡哪一門,其次是看孩子的生理專長,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條件、學習環(huán)境、教師條件來選擇。
學習聲樂尤其是美聲唱法對于先天條件要求是比較高的,沒有好的嗓音條件很難成為優(yōu)秀的歌唱家,所以對于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來說學聲樂實際主要是學一些音樂基礎知識而不是學聲樂方法。因為孩子長到青春期都要有一個變聲的過程,在童聲階段很難判斷他今后的生理狀況,方法也就無從教起。另外聲樂的科學方法主要是要靠自己摸索感覺來領會掌握的,相對器樂來說更是“摸不見看不著”的,年齡小的孩子比較難以理解。因此多數(shù)老師建議想要學習聲樂的孩子到變聲以后再開始學,而趁年齡小其它功課不太忙時先學一種鍵盤樂器,能掌握一種鍵盤樂器對于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將來為自己或他人伴奏、對于一旦將來長大變聲后不適宜學聲樂而要改學其他音樂學科都有很大的好處。
器樂演奏是學習音樂的主要途徑,它是包括耳(聽音)、眼(識譜)、口(說唱)、手腳(演奏)和頭腦思維同時進行的全面活動,可以鍛煉感官、肢體的靈敏性和與大腦的協(xié)調(diào)性,使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思維反應能得到提高,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進入一個新階段。在學習樂器的同時也使孩子對音樂藝術開始有所了解;初步認識藝術世界的科學性、邏輯性,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表現(xiàn)能力,這對于他將來學習任何一門專業(yè)和從事任何工作都有很大的補益。
樂器是用來表達音樂語言的工具,選擇樂器可以說就象選擇“十八般兵器”一樣首先是要喜愛,其次還要適用也就是說“揚長避短”。再就是考慮自己的經(jīng)濟條件、學習環(huán)境、教師條件了。
器樂中分中國民族器樂和西洋器樂,按樂器的發(fā)音原理和演奏方式又各分管樂、弦樂、鍵盤樂、打擊樂等。幫助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樂器就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和了解樂器,通過觀看音樂會、電影、電視或通過其他學習樂器的小朋友、鄰居、同事等讓孩子去接觸一下各種樂器,讓孩子多聽聽各種樂器的聲音和樂曲、看看是如何進行演奏的,慢慢選出自己的所愛。也最好能把他所感興趣的樂器的優(yōu)缺點、學習的難易程度告訴他,讓他能理智地選擇。
了解樂器的特性是選擇樂器的前提,每件樂器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除了我們看到的外觀和聽到的聲音外,它們還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目的,有的樂器適合表演、有的樂器適于自娛;有的樂器只適合獨奏、有的樂器既適合獨奏也適合與其它樂器合奏、有的樂器只適合與其它樂器合奏而不適合獨奏。適合孩子們選學的樂器應該有較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相當?shù)乃囆g演奏技巧,同時也有大量的演奏作品和較完整的教育體系。
管樂器音量大,在管弦樂隊中它每件樂器的使用量要比弦樂器少得多。由于它們絕大多數(shù)是單旋律樂器不能演奏和聲和復調(diào),學習起來與弦樂器和鍵盤樂器比起來相對容易些。管樂器中分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中國民族管樂器中幾乎沒有銅管樂器而有簧樂器),木管樂器中常選的是長笛和單簧管(黑管),銅管樂器中常選的有小號、圓號和長號(拉管),民族管樂器中常選的有竹笛、鎖吶和笙。因為這些樂器在同樂器組中相對小巧、靈敏,較善于演奏快速的音樂,能夠獨奏也能夠和其它樂器合奏,演奏技巧性比較高表現(xiàn)力也比較完善。
這里順便說一下,近年來由于薩克司管的流行音樂較多有很多孩子想選學薩克司管,薩克司管的發(fā)音方法和演奏技巧與單簧管基本相似,但是它比單簧管體積大、反應慢、管弦樂隊中基本不使用它(只在銅管樂隊中使用),它的演奏技巧也比單簧管簡單得多,其音樂作品也比單簧管少得多,所以很多專家建議想選學薩克司管的孩子最好先學單簧管,一個好的單簧管演奏員很容易就可以很好地演奏薩克司管。
管樂器是靠吹動空氣柱振動來發(fā)音的,演奏者需要有較強壯的身體和較好的肺活量。年齡較小尤其是十歲以下的孩子身體處于發(fā)育階段,體質(zhì)比較脆弱,不正確的吹奏方法或?qū)?a href=http://www.qzxapp.cn/yueq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樂器衛(wèi)生的忽視容易引起身體產(chǎn)生病變或感染疾病,因此建議學習管樂器可以晚一些,到孩子身體發(fā)育比較成熟時再開始。
弦樂器是樂隊的主體,在樂隊中數(shù)量最多,一般可分為拉弦樂器、撥弦樂器和擊弦樂器。在西洋拉弦樂器中提琴是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不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貝司)外觀和發(fā)音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體積、音域音色和演奏方法不同,經(jīng)常選學的是小提琴和大提琴。中國民族拉弦樂器種類比較多,常選的有二胡和板胡。
小提琴是弦樂器中表現(xiàn)力最強的樂器,它既能以表現(xiàn)高超的演奏技巧來獨奏(單獨演奏而無伴奏時略顯單?。?、齊奏又能作為樂隊的主體與其它樂器合奏,它優(yōu)美的音色小巧的琴身和靈敏的反應使它可以演奏出迷人的旋律、復調(diào)和較豐富的和聲,并由于它的歷史悠久和無數(shù)音樂大師的垂青使它擁有大量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豐富的藝術理論和完整的教學體系。學習小提琴可以從學齡前(4-7歲)就開始,普通學習用的小提琴并不太貴,但隨著年齡增長需要換幾次琴,孩子們選用時可根據(jù)身高、臂長并參考教師的意見選用1/8、1/4、1/2、3/4、7/8直至成人用琴,使用琴的大小不合適會造成演奏姿勢不正確、難以發(fā)揮技術或引起肌肉緊張嚴重的會導致生理疾病。
西洋撥弦樂器常見的是豎琴和吉它(六弦琴),豎琴體積大、價格昂貴,學習它需要很好的鋼琴演奏基礎,不太適合小孩子選學,吉它屬于流行音樂樂器,管弦樂隊中基本不用,學習它可以在青年時代開始。中國民族撥弦樂器常選的有琵琶和箏。
西洋擊弦樂器如鋼琴由于使用了鍵盤已列入鍵盤樂器的范圍,中國民族擊弦樂器常選的是揚琴。
鍵盤樂器常見的如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都適合孩子們選學,而且適用于將來改學其它樂器或?qū)W習聲樂、藝術表演、音樂理論、音樂教育、作曲、指揮等學科的早期基礎教育。
鋼琴以它88鍵的寬廣音域(幾乎包括了交響樂隊中所有樂器的音域)和靈敏的反應、宏大的音量而造成的豐富表現(xiàn)力堪稱樂器之王,它的演奏技巧非常豐富,可以完成絕大部分音樂表現(xiàn)手段,約300年的發(fā)展和演變使它趨于完美,也使它擁有大量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豐富的藝術理論和完整的教學體系。它可以作為學習任何音樂學科的基礎樂器來學習,也可以作為專業(yè)樂器來學習。它可以用來獨奏,也可以用來給聲樂、器樂伴奏,還能參加大、小型樂隊的合奏。鋼琴雖然體積龐大它的鍵盤也沒有大小之分,但由于演奏它時并不加重身體的負擔所以小孩子也可以學,而不需要中途換琴。學習鋼琴可以和學習小提琴一樣從學齡前(4-7歲)就開始。鋼琴比較昂貴,但一臺好的鋼琴幾乎可以使用終生。鋼琴的缺點是笨重而不易運輸和攜帶。
手風琴是靠簧片發(fā)音的樂器,也具有較寬廣的音域和靈敏的反應、宏大的音量,但由于其低音部分的音域限制和固定和弦的組成而無法達到象鋼琴那樣強的表現(xiàn)力,它可以用來獨奏,也可以用來給聲樂、器樂伴奏,還能參加大、小型樂隊的合奏。它比鋼琴輕便而便于攜帶,演奏技巧也比鋼琴容易。雖然近幾十年得到普及和發(fā)展,但其音樂作品、藝術理論和教學體系與鋼琴、小提琴相比尚顯不足。手風琴因為要背在身上拉,孩子學習手風琴由于體力的限制最好學齡后再開始,而且先拉小琴,由32或48B、60B、80或96B、到120B,一般需要換2-3次琴。
電子琴是近30年才發(fā)展起來的高科技樂器,它可以發(fā)出幾乎人類所能想象到的各種音色,加上各種預制程序、腳踏鍵盤等其它樂器都不具備的功能,似乎可以替代一只大型樂隊,但它的音樂表現(xiàn)力大部分決定于樂器本身的功能而不是演奏者。電子琴目前基本分便攜式和落地式兩種,便攜式?jīng)]有腳踏鍵盤演奏簡單小孩子學的比較多,落地式則有多層鍵盤和腳踏鍵盤等多是專業(yè)演出才使用。電子琴由于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不斷地進行更新?lián)Q代,各品牌型號甚至演奏方法均不統(tǒng)一,很難形成固定的音樂作品、完整的藝術理論和教學體系,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學習電子琴只是進行了基礎音樂教育,再深一步就學不下去了。學電子琴可以從學齡前就開始,但操作時由于要接觸電器,應注意孩子安全。
打擊樂器分固定音高和非固定音高兩種,固定音高樂器則音樂成分多些,非固定音高的樂器多是效果成分。孩子如喜愛打擊樂器可在年齡稍大些時選學木琴和小軍鼓。
總之,孩子喜愛音樂且音樂素質(zhì)比較好、又希望能比較深入的學下去,就應建議他選學表現(xiàn)力強而比較難的樂器。學習樂器是學習音樂的一種手段,學習音樂才是目的,實在沒有條件選學某種樂器也可以選學其它的樂器。音樂藝術是一種表現(xiàn)型的藝術,有些樂器由于體積、重量或是功能條件而可能會失去很多展示、表演和與他人合作的機會,如果有意將來從事音樂工作還要考慮到有些樂器由于使用很少或是學這種樂器的人太多將來可能失去就業(yè)機會。同時,經(jīng)濟條件、學習環(huán)境和教師條件等這些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考慮。
怎樣給孩子選老師?
給孩子請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是非常重要的,這對孩子的學習進步甚至一生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影響,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可見老師對于學生的重要性。
首先,如果想讓孩子接受專業(yè)的教育和訓練我們就應該盡量選擇專業(yè)從事這項音樂工作的老師,專業(yè)的正規(guī)學習和科學的訓練可以少走彎路或避免誤入歧途,這樣的教學工作不是一些初涉獵于這個專業(yè)或業(yè)余愛好者所能勝任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走了一次彎路往往需要數(shù)倍的時間和精力來挽回,而誤入歧途后果最嚴重的則可能造成終生再不能從事這項工作。
其次,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嚴格、耐心、認真負責具有良好的師德。成功的教育過程也是教師對孩子奉獻愛心的過程,尤其是學習音樂,教師要用自己的感染力來啟發(fā)、誘導學生,學生才能發(fā)揮出音樂潛質(zhì),簡單粗暴、敷衍了事是取不到好成果的。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建議選年齡大一些的老師,一些年輕老師由于自己沒有孩子也沒帶過孩子而不太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教課時不能照顧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而簡單粗暴,有時甚至會造成孩子對這項學習的反感。
我們所說的“名師”不一定要是“名人”,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程度不一定是一位教師都擅長教授的,就象大學教授不一定能當好小學教師一樣。有很多經(jīng)過專業(yè)學習的中、小學音樂老師和文藝工作者都是孩子們優(yōu)秀的啟蒙老師。
每一個教師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在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更換幾次老師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
要知道一位老師的情況可以先去聽一聽他的課或是看看他的學生就可以有所了解。
怎樣引導孩子入門并保持他的學習興趣?
小孩子的興趣是廣泛但不穩(wěn)定的,他們看到什么都感興趣都想學,但是又往往一段時間后又放棄了,一定要讓孩子對這項學習的興趣貫穿他的整個學習過程,一旦失去興趣他的學習就成了痛苦的事情,所以引導他入門并保持他的學習興趣是能讓他堅持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環(huán)境的熏陶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經(jīng)常讓他聽一些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和看一些文藝演出會對他很有好處。
學齡前的孩子就可以讓他開始聽、唱一些兒歌,隨著音樂跳一些簡單的舞蹈,逐步欣賞一些寫實、有情節(jié)的音樂作品并開始認識和了解樂器。讓孩子聽一些音樂故事例如《丑小鴨》、《灰姑娘》、我國的交響樂作品《龜兔賽跑》、蘇聯(lián)作曲家普洛科菲耶夫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等音樂作品并把故事講給他聽,在電視轉(zhuǎn)播《新年音樂會》時讓他看看各種樂器的演奏并教他認識這些樂器、認識以后再教給其他小朋友等等,這些做法都不難做到而可以加強他的興趣引導他入門。
初學任何樂器之前或未能確定孩子學什么樂器之前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先學一個階段鍵盤樂器,多聽一些鍵盤樂器的發(fā)音(因為它有標準的音高)和認識、了解鍵盤對學習其它任何樂器都是有益的。
孩子長大一些后要逐步增強他的欣賞能力和擴大知識范圍,除了他自己所學樂器的音樂作品外還要讓他接觸和了解其它各種樂器的音樂作品,并盡量多聽一些交響樂作品,讓他有從“點”、“線”到“面”的感覺。孩子無論選學了什么樂器也只是單獨的一種樂器,它的表現(xiàn)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鋼琴發(fā)出的聲音是“點”、弦樂器和管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線”單獨演奏都無法構(gòu)成有豐富色彩和濃厚層次的畫面,只有交響樂是由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弦樂器組、打擊樂器組多種樂器組成才能構(gòu)成有豐富色彩和濃厚層次的畫面,所以要擴大他的欣賞能力和知識范圍才能讓他學得有興趣、有深度和廣度。我國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先生在給學生上鋼琴課時就啟發(fā)學生對所彈的樂曲做一個構(gòu)想:如果把這首樂曲改編成管弦樂曲應該怎樣做?什么地方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然后把鋼琴當作管弦樂隊來演奏,這樣才能把作品演奏得有血有肉、豐富多彩,而要做到這一步的前提就是要能欣賞、了解、懂得交響樂。
對于學習西洋樂器的孩子也要讓他接觸和欣賞一些中國民族音樂作品,同樣對于學習中國民族樂器的孩子也要讓他接觸和欣賞一些外國音樂作品,盡量請老師給他們進行講解。
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后要適當?shù)亟o他創(chuàng)造機會參加演出,學習獨奏樂器的要創(chuàng)造多合伴奏的機會,并適當?shù)呐乓恍┲刈?、合奏曲目。藝術實踐也會給孩子一些壓力,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眾人面前表演會使他更加努力,讓他把作品演奏得更完美、理解得更深刻,同時也鍛煉他的意志:敢于展現(xiàn)自己不“怯場”。
孩子到了十歲以后知識接受能力加快了,在學琴過程中應適當加上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當然要一次講一點點,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例如在教識譜時給他講清楚各種符號、音樂術語的含義和作用,教音階時給他講講調(diào)式、調(diào)性和音程,教和弦時講講和聲功能和進行規(guī)律,教樂曲時講講曲式(二段體、三段體、……)及一些常見典型曲式(回旋曲、圓舞曲、小步舞曲、波爾卡、加伏特、……)的起源、特徵,講音樂處理時教給他處理強、弱、樂句高點的規(guī)律等等。在教演奏技巧時也應與年齡小時有所區(qū)別,即不但要告訴他“這樣做”還要告訴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才能做到“這樣做”。孩子這時候才能理解音樂是“科學”而不是“玩”,我們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音樂家”而不是“音樂工匠”。有人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其實不然,孩子的頭腦象巨大的海綿,能吸取無窮無盡的知識,即便當時不懂但他作為一件新事物放到腦海里再遇到時就會去進一步領會,終究會懂的。
上初中以后的孩子有條件則應該加上視唱練耳課。
孩子的興趣是不穩(wěn)定的,有時貪玩、煩躁或被另一他覺得更有趣的事吸引了這都很正常,家長和老師不能沒耐心,尤其是已經(jīng)學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孩子一定要堅持不要輕易放棄,鼓勵、誘導他度過難關,往往困難的堅持之后是巨大的收獲。當文化課和音樂課發(fā)生沖突時音樂課給文化課讓路是理所應當?shù)?,但應盡快利用假期補回來,斷斷續(xù)續(xù)地學習會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課程內(nèi)容應該多樣化,古今中外的音樂作品都要接觸,課程進度應該有松有緊,不應長期進行枯燥的技術磨練,一段時間可以“拔高”一下,選取“掂起腳尖夠得著”的課程來讓他完成,讓他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得到收獲的喜悅。
孩子練琴的時間要合理掌握,過長容易引起他的煩躁和反感,認真而耐心的短時間練習比煩躁而敷衍了事的長時間練習效果好得多。只要是認真地練,學齡前兒童每天20~40分鐘、小學生每天40~60分鐘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打、罵、訓斥、挖苦、嘲笑、羞辱是打擊孩子學習興趣和破壞孩子音樂表現(xiàn)力的劊子手,這種做法是決不可取的。
孩子學琴家長一定要陪練嗎?
學齡前兒童是一定要家長陪同上課和練琴的,家長的陪同可以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幫助他理解并糾正錯誤。如果家長不是從事音樂工作的建議每周上兩次課而每次課時間縮短在半個課時左右。家長應較詳細地給孩子做課堂筆記,協(xié)助孩子完成作業(yè)。孩子學琴其實一半是家長在學,家長一定要有這個心理認識。
孩子上小學以后一般每周一次課,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可以逐步鍛煉孩子獨立上課和完成作業(yè),尤其是十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學習、思考能力和較強的理解能力,不應再讓他有依賴性,要教育他把這項學習和文化課學習一樣作為自己的學習任務來獨立完成,這樣能更好地鍛煉他的學習能力和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則應該堅決地要求他獨立上課、獨立練琴,但是家長決不能放手不管,而要經(jīng)常關心、監(jiān)督他的學習并和老師交流情況。
孩子學琴要參加考級嗎?
樂器演奏業(yè)余考級施行十幾年來,專家、教師、家長對此看法不一,究竟如何看待考級呢?
樂器演奏業(yè)余考級制度的實行為樂器學習的課程內(nèi)容進行了規(guī)范化、對技術及藝術表現(xiàn)難度制定了統(tǒng)一的標準,經(jīng)過考核對學生的學習程度、藝術技能和表現(xiàn)能力進行了認證,這無疑對樂器演奏教學的科學化、專業(yè)化是很大的促進,使教學質(zhì)量、學生的演奏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師通過學生考級展示教學成果、家長通過考級了解孩子的學習程度、一些學校也以考級的級別來作為收錄特長生的標準,這雖然是目前唯一比較公正的標準卻無疑給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學習壓力。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考級制度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音協(xié)和各音樂院校所制定的考級標準各不相同,所以相同的級別并不一定表示相同的水準。
樂器演奏和學習其它功課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有些技術難點是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于多次反復才能克服的,一項技術對于不同的人的掌握速度也有很大的差別,而半年或一年一度的考核制度會使學生和教師為追求進度而忽略這些問題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音樂是藝術,同一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演奏得天壤之別,教師對樂曲的理解、要求評審觀點也各不相同,考核對學生的視譜能力、音樂素質(zhì)、音樂理論、合作(合奏、伴奏)能力等也缺乏詳盡的規(guī)定,考核結(jié)論的準確性水份很大。
很多樂器都沒能象鋼琴、小提琴那樣已經(jīng)形成非常完善的教學體系,所以有些考級曲目并不是必學的經(jīng)典作品,本不必學的曲目為考級去花很多時間練習它而影響正常功課進行就很不值得,勞民傷財。
由此可見考級不一定是學琴的必經(jīng)之路,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不要由于考級的壓力而影響正常學習。能有條件進行專業(yè)化學習的孩子尤其不必年年考、級級考,學到真本事比拿到級別證書重要得多。
孩子在學琴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常見問題?
孩子在學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和問題,這時候家長要做他的精神靠和教師的助手,三方同心協(xié)力來戰(zhàn)勝困難、解決問題。
孩子從開始學琴時就要教他識譜,有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小不能識譜,而實際是小孩子識譜反倒較快,很多孩子甚至比大人還學得快。但是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記憶力強,聽老師示范兩遍后就記下了,于是偷懶不去讀譜,這是個很壞的習慣。認真讀譜是孩子發(fā)揮孩子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必然手段,也是掌握科學、嚴謹?shù)膶W習方法的必然道路,絕不能忽視。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個毛病要及時糾正,在他不能自己視奏前不輕易給他做示范,以養(yǎng)成他自覺識譜的習慣、提高他的識譜能力。千萬不要讓孩子用在卡拉OK歌廳唱歌的方式來學琴,演奏了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應該演奏的是什么音符。
孩子學習到一定程度時還應訓練他的背譜能力,當把一首樂曲正確無誤地視奏下來以后要想把音樂熟練完整地演奏下來不背譜是不可能的,背譜的過程就是讓他心里歌唱、記憶的過程,心里歌唱了才能體會、理解音樂,演奏時用手中的樂器把心里歌唱的音樂表達出來才能優(yōu)美流暢,并發(fā)揮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能力。
孩子學琴在初學階段往往在節(jié)奏方面錯誤比較多,這可能是由于心理情緒的不穩(wěn)定(整體趕速度或拖速度)、技術難易的差別(容易的地方就演奏得快、難的地方就演奏得慢)、對拍節(jié)理解的不準確(沒有把節(jié)拍分析清楚)等因素造成節(jié)奏混亂或不平衡,在這種時候除了給他講解、分析清楚樂譜拍節(jié)之外在他練習時可以幫他打拍子和使用節(jié)拍機,哪怕是最簡單的音階或練習都要有準確的拍子,節(jié)拍機可以打出均勻穩(wěn)定的節(jié)拍來訓練他的心里節(jié)奏,有了穩(wěn)定的心里節(jié)奏對節(jié)奏感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節(jié)拍機使用一段時間后要停用一段時間,不要讓孩子的音樂感覺完全被機械的拍節(jié)束縛住而失去表現(xiàn)力。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架,沒有準確的音高和穩(wěn)定的節(jié)奏就不成其為音樂,這一點要讓孩子有深刻的認識。
練琴的方法有慢練、反復練、抽出重點單獨練等等,讓孩子做到慢練是最難的,要逐步養(yǎng)成習慣。任何新課開始一定要慢練,有慢才能有快,最后達到自如。慢練出來的技術才能準確,才能穩(wěn)定持久。慢練的過程是最枯燥無味的,孩子最容易產(chǎn)生急躁情緒,這時一定要安慰、鼓勵他,甚至全程陪伴他度過難關。
孩子們在演奏音樂作品時往往不能很好地運用樂器來表達音樂情感,就象有些小學生念課文平平淡淡,這時候除了按照譜子上的各種表情記號要求他以外,要經(jīng)常告訴他表現(xiàn)音樂和說話一樣,是要有語氣、語調(diào)、抑揚頓挫的,把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融入音樂中音樂就有了感情,讓他先用嘴試著唱一唱,然后再一邊在心里歌唱一邊演奏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無論孩子是學習西洋樂器還是中國民族樂器,都要同樣重視對歐洲古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學習,不應偏重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歐洲古典音樂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和完善奠定了世界音樂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學好它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音樂有很強的民族性,莫扎特作品的奧地利風格、貝多芬作品的德國風格、肖邦作品的波蘭風格、柴科夫斯基作品的俄羅斯風格、……都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個中國音樂家不懂中國音樂又怎么行呢?教師要給孩子講清楚中外音樂從調(diào)式(歐洲是七聲調(diào)式、中國是五音為主的七聲調(diào)式)、和聲、曲式、……直到發(fā)音、演奏方法上的差別,使他們能科學、理性地演奏好中、外音樂作品。
有些孩子到一定階段會出現(xiàn)興趣轉(zhuǎn)移,這對家長和老師都是很苦惱的事,這時一定不要煩惱、急躁而應冷靜、理智地分析原因和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原因有可能在外界環(huán)境、也有可能在家長甚至老師,不應都怪在孩子頭上。如果孩子是由于遇到學習困難而產(chǎn)生興趣轉(zhuǎn)移,要鼓勵他堅持、幫助他克服困難而不要輕易放棄。如果孩子的興趣是轉(zhuǎn)移到其他樂器上,要認真分析他的長處和短處權(quán)衡利弊,如果他換樂器更適合則應允許他興趣轉(zhuǎn)移。如果孩子的興趣因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轉(zhuǎn)移到流行音樂上而就要慢慢引導他開闊眼界、把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進行對比,認識到古典音樂經(jīng)過幾百年歷史考驗的藝術結(jié)晶、是一切音樂形式的基礎,如要在流行音樂方面有所發(fā)展也應先學好古典音樂。如果孩子的興趣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音樂范疇之外而不可挽回,則應權(quán)衡利弊后當機立斷,應及早放棄而不要再耽誤孩子寶貴的精力和時間,當然這種結(jié)果也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
作者電子郵件地址:hjy1221@pub.x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