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 > 中國音樂史 >

宋代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作者:黃藝鷗、吳艷、潘妍娜、胡斌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273

      •  

         

        宋代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1)

        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主辦 整理者:黃藝鷗

        時間: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地點:上海音樂學院教學樓南樓606
        開幕式     盛夏將至,上音的校園早已郁郁蔥蔥。6月25日下午16:30,由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主辦的“宋代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新教學樓南606拉開帷幕。
            宋代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中的重要歷史時期,然而,對于其歷史地位的認識以及對其研究的深入是經歷了一些曲折的過程。近些年來,一批學者致力于宋代音樂的斷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是,建立宋代音樂斷代與專題研究的學術意識、探討宋代音樂研究方法論,以及新史學的視野下如何尋求宋代音樂研究的新途徑等方面仍是值得思考與關注的問題。因此,本次會議旨在梳理宋代音樂研究的國內外學術動態(tài),總結已有學術成果,探尋宋代音樂史研究的新途徑,從而加強宋代音樂斷代和專題史研究,推動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發(fā)展。
            來自海內外的宋代音樂史研究專家齊集一堂,其中包括國際著名宋代音樂研究學者、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林萃青教授,國內宋代音樂研究專家陳應時、趙維平、劉再生、修海林、趙為民、李方元、洛秦教授以及一些青年學者,他們將以不同的視角與方法對宋代音樂進行解讀與闡釋,內容涉及宋代音樂研究特征的分析與問題反思、姜白石詞樂研究、宋代樂器分類法研究、浙派古琴歷史研究、宋代宮廷音樂制度研究、南宋臨安音樂世俗化的文化研究、宋代筆記中的音樂史料研究、宋代宮調理論研究等,并將對宋代音樂研究的前景、價值以及新史學視野下宋代音樂斷代史研究的新途徑進行探討。

         


            開幕式由上海音樂學院韓鍾恩教授主持,他首先對宋代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并指出上海音樂學院已經逐漸形成唐代與宋代音樂研究相呼應的學術團隊。開幕式上,陳應時、趙維平、修海林、林萃青教授分別做了發(fā)言。陳應時教授提到,關于宋代音樂研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可能尚屬首次,因此本次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趙維平教授認為中國音樂史學研究長期以來沉溺于通史研究,近年來才逐漸進入專題史與斷代史的研究,這次會議的召開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不僅推動宋代音樂斷代史研究的發(fā)展,而且對于中國音樂史學的發(fā)展也具有影響力;修海林教授對上海音樂學院的宋代音樂研究成果表示肯定,指出宋代音樂研究將通過這次研討會形成一種氣象,這種氣象對以后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會有深遠的影響。從這次會議提交的論文題目來看,上海音樂學院宋代音樂研究已經形成比較厚實的積累,并且與國內外其他院校形成強烈的呼應,希望通過研討會的交流推動宋代音樂研究的發(fā)展。美國學者林萃青教授作了發(fā)言,他感謝此次會議的邀請,并結合自身在國外學術背景下形成的宋代音樂研究的視角與觀念,闡述宋代音樂研究的意義,并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的交流,了解國內研究的思路與成果、拓寬視野,探尋重現宋代音響資料的理論突破。
            最后由主辦機構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上海音樂學院洛秦教授作主題報告《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與反思》。洛秦教授對宋代音樂研究的現狀進行極為詳盡的統(tǒng)計學分析,闡述其所呈現的研究特征,并且對取得的研究成果與面臨的問題進行反思,繼而提出宋代音樂研究的發(fā)展計劃和方向。


            主題報告共分為三個大部分,包括: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統(tǒng)計、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宋代音樂研究的反思。在報告伊始,洛秦教授就宋代音樂研究的意義進行了闡述,他指出其關注宋代音樂的研究一方面得益于上海音樂學院對“宋代音樂研究”的學術傳統(tǒng),另一方面也是在探尋“新史學”思想與方法作用于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包括嘗試新歷史主義的“新音樂學”視角、區(qū)域音樂社會研究的理念,以及古代城市音樂研究的道路中所匯集的焦點。 然而,在以往的學術研究中,對宋代以及宋代音樂歷史地位的認識存在偏差,對宋代音樂整體研究起步較晚,同時也存在“厚北薄南”的現象。因此,洛秦教授提出,宋代音樂研究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宋代音樂的意義再思考,思考宋代音樂在當時音樂環(huán)境中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二是宋代音樂研究的意義再思考,思考宋代音樂研究在音樂研究學術史上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在第一部分“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統(tǒng)計”中,洛秦教授對目前所能夠搜集到的有關宋代音樂研究的著作與文論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囊括了20世紀50年代年至今國內外有關宋代音樂研究的著述,其中著作類約22部,論文類約371篇,進行了非常詳盡的統(tǒng)計學分析,從各個時期、角度和層面統(tǒng)計了這近四百篇文論所呈現出來的學術特征、研究發(fā)展方向、研究群體的特點、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的差異和關系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洛秦教授按照音樂表現方式及其屬性對宋代音樂研究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歸類,并對其中所呈現的研究質量、數量、熱點,以及各個類別中的重要文論及其主要論點一一作了解讀。過統(tǒng)計和分析,使大家對宋代音樂研究的現狀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同時,洛教授首次提出對于宋代音樂研究成果的分類方法滲透著新史學的觀念與思維,是具有前瞻性與科學性的。
            洛秦教授在對宋代音樂研究成果的特點進行總結時指出,21世紀以來的10年研究成果呈高速發(fā)展趨勢;學位論文數量比例較高,研究較為深入,關注的焦點多集中于宮廷制度、雅俗樂、音樂敘事等方面;史料整理與研究方面成果突出,研究有深度;宮廷制度研究成果顯著,在宋代樂府、教坊、燕樂盞制、和雇制度等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琴學研究呈現多樣性態(tài)勢,琴曲、琴律、琴派、琴僧、琴與文學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宋代俗樂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視與加強;宋代詞樂研究成果豐富。繼而,洛秦教授對目前國內外形成的學術群體、研究基地及其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指出學術群體的形成和學科規(guī)劃建設所具備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集中體現為“學術理念、人才團隊、 機構、規(guī)劃與運行方案”三方面組成的基礎構架。目前,在國內外初步形成了四個主要的學術群體與研究基地:1)上海音樂學院宋代音樂研究學術群體,以陳應時、趙維平、洛秦教授領銜的研究和指導的團隊,完成了10篇有關宋代音樂研究的學位論文(博士論文9篇、碩士論文1篇),以及包括以往上音學者專注的宋代音樂研究近40種,從方法論、史料開拓和新領域的關注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地和完整地計劃和研究,形成了宋代音樂研究中數量和質量較高的研究群體,無疑形成了宋代音樂研究的重鎮(zhèn);2)河南大學宋代音樂研究團隊產出了10篇宋代音樂研究的學位論文(碩士論文9篇、博士論文1篇―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為了宋代音樂研究的重要學術群體,特別是對于推動年輕學人關注宋代音樂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3)王小盾教授所帶領的以宋代音樂史料研究為主體的學術團隊,包括李方元、喻意志和王福利三位博士,對于宋代樂志、樂府詩集和遼金音樂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4)美國密歇根大學林萃青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宋代音樂研究專家,他的現代史學觀念、整體音樂史學思想、以人物為主線的研究方法等,形成了其獨特的研究風格,洛秦教授的宋代音樂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們正在積極翻譯林萃青教授的宋代音樂研究文集,將不久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這四個學術群體各具特色、相互補充,形成了國內外相互呼應的發(fā)展格局。
            然而,宋代音樂研究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洛教授對此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可謂一針見血,他指出樂器類研究,特別是胡琴研究存在著低層次重復研究的問題;對于宮廷雅樂研究有不少文章依然停留在“左”的意識形態(tài)下的觀點,認為雅樂是糟粕,不予重視;對于樂論思想研究關注不夠,理論學術水平不高;筆記研究嚴重缺乏;音樂學“界外”與“界內”對于詞樂研究的關注形成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面,詞與樂的研究尚未形成較好的融合;音樂敘事與演繹方面,關注和吸取文學界、戲劇界成果不夠,視野狹窄;音樂符號與表述的研究形成研究人群的嚴重斷層,年輕學人的傳承極其不足。
            面對宋代音樂研究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洛教授提出了對宋代音樂研究的展望,即加強史學理論與方法探討,具體為六個方面的思考,包括史料、方法論、研究范疇、領域和內容的擴展、問題意識與解決途徑、研究中形態(tài)與觀念關系的互補、計劃與設想等。其中,在方法論中,他提出以“新史學”的視野關注宋代音樂研究,探尋其在音樂史學理論中的突破;在研究領域中,指出加強兩宋音樂差異性研究以及關注遼金西夏與宋代音樂之關系研究,將宋代音樂進行細致化與整體化研究;在計劃與設想中,洛秦教授期望通過宋代音樂文化研究叢書的出版、宋代音樂史料的輯刊、宋代音樂斷代史課程的開設,特別是建立“宋代音樂國際學術研究中心”來推動宋代音樂斷代史的發(fā)展。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的“宋代音樂國際學術研究中心”將于近期在依托學校的上海音樂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屆時宋代音樂研究將以E?研究院為平臺,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以新的視角與觀念進行學術研究與交流,拓寬視野、吸引學術人才,推動宋代音樂斷代史研究向更高層次的邁進。
             “宋代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是中國音樂史學界的一大盛事,這次會議的勝利召開,將推動宋代音樂斷代史研究的發(fā)展,促進中國音樂史學研究在新觀念與方法論方面的深入思考。宋代音樂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開幕式隨著洛秦教授主題報告的結束而落下帷幕,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來自國內外的學者將以不同的視角解讀與闡釋宋代音樂,讓我們拭目以待,讓我們預祝宋代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也讓我們期待與慶賀“宋代音樂國際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1] [2] [3] [4] 下一頁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